七夕散文

我心中的七夕

  总是很怀念那些还是孩童的日子。无忧无虑,对未来充满了期望,可以给任何事物穿上最美丽的外衣。      小时候,我都是与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虽然没有父母在身边,但我的童年却是快乐的。      外公是个博学的人。会唱京剧,会写漂亮的毛笔字,会讲好听的故事。据说,那时的我没有外公讲故事,是不肯睡觉的。      在我记忆中最深刻的,是外公讲的七仙女下凡的故事。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第一
七夕散文

七夕,为了你

  感谢在我最难的日子里,有你!——题记      “一路有你,苦一点也愿意”……那首歌多少年来曾经不以为然,当生活的风雨骤然来袭,我才明白这一路走来的岁月,有你、真好。      我们曾在咫尺间徘徊,也在南北相望中鼓励,每个相逢的日子对酒成双,只是每一年的七夕,都不能和你共度。是因为儿时的传说已经淡忘了?还是因为那个古老的传奇已经不再是少年的夜色下雀跃的欢喜。      此时,我举杯邀月,你青梅
名人随笔

史铁生:活出爱

  我曾经写过:人与猪的自然差别是一个定数,人与人的心理差别却无穷大。所以,人与人的交往多半肤浅。或者说,只有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上,交往是容易的。一旦走向复杂,人与人就是相互的迷宫。这大概又是人的根本处境。   我常常感到这样的矛盾:睁开白天的眼睛,看很多人很多事都可憎恶;睁开夜的眼睛,才发现其实人人都在苦弱地挣扎,惟当互爱。当然,白天的眼睛并非多余,我是说,夜的眼睛是多么重要。   人们就象在呆板
名人随笔

《静默》

  “我”的父母是聋哑人。“我”不是。从出生之日起,主人公就注定要接受他们带来的静默:有时候,也想和他们讲述那些小烦恼,希望他们能给我建议,给我方向。也非常想,给妈妈打个电话,跟妈妈说:我失恋了,妈妈,给我做一顿好吃的作为安慰吧。   但这些都做不到。直到这份静默终于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主人公的一个老朋友——“这份静默,就是我的家”。读完这本温柔安静的小书,或许你会想要马上给爸妈打一个电话,想紧紧抱
名人随笔

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是可怕的

  与过分玩世不恭的人打交道,和他没法谈任何—个严肃的问题,我会恼怒。不过,这并不可怕,我可以一走了之,反正他对我的拂袖而去也是满不在乎的。可怕的是与过分认真的人打交道,因为我无法摆脱他,和他甚至不能开—句善意的玩笑,他对玩笑同样也是认真对待,纠缠不休。当我不得不和这样的人耐心周旋时,我觉得自己是在被迫演戏,扮演—个和他同样认真的角色。小心谨慎地扮演一种认真,演这样的戏未免太沉重了。   自嘲就是
名人随笔

我为何反对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在毒害孩子的心灵。我希望它早日终止。   那种集中全校孩子,让他们给父母洗脚、磕头,最后抱头痛哭的感恩教育,近年很流行,那是因为很多父母和老师以为这是好事。   孩子更乖,更听话,更顺从,觉得自己欠了父母的,要感恩,这有什么不好的?   很多父母对孩子说如果我不生你,哪有你?你的命都是我给的,你还不欠我?这是事实,感恩教育的体系也建立在这个事实上。   这事实忽略了一点,孩子愿不愿意来
名人随笔

朱光潜给年轻的你八条建议

  1、在年轻时培养读书的兴趣   凡人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你长大一岁,你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须迟钝一分。   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常时节,便会萎谢。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没有一读的价值。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
名人随笔

周国平这些品质是一生幸福的基础,你有吗?

  幸福本来应该是教育是否成功的第一标准,快乐的孩子自信,对生活有信心,人格健全,这些品质是一生幸福的基础。相反,如果在儿童期不幸福,后患无穷,一生的幸福都会发生问题。   在教育学上,对于儿童教育,历来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把孩子看作尚未长大的成人,儿童教育的全部目标是为将来做准备,让孩子掌握知识,将来可以谋一个好职业,学习规范,将来能够适应社会。另一种认为孩子就是孩子,儿童期本身具有价值,教
名人随笔

你认为世界上什么最美?

  拥有“自我”   哲学家们常常教导我们,要“认识你自己”,“成为你自己”。的确,人活在世上,应该活出自己的本色。然而,“自我”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哲学家们自己尚且争论不清。   一个人怎样才算拥有“自我”呢?我认为有两个可靠的标志。   一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真兴趣,亦即自己安身立命的事业,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感到内在的愉快和充实。如果有,便表明他正在实现“自我”,这个“自我”是指他的个性,
名人随笔

人品不但有好坏之分,也有深浅之别

  一   我相信苏格拉底的一句话“美德即智慧。”一个人如果经常想一些世界和人生的大问题,对于俗世的利益就一定会比较超脱,不太可能去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说到底,道德败坏是一种蒙昧。当然,这与文化水平不是一回事,有些识字多的人也很蒙昧。   二   假、恶、丑从何而来?人为何会虚伪、凶恶、丑陋?我只找到一个答案因为贪欲。人为何会有贪欲?佛教对此有一个很正确的解答因为“无明”。通俗地说,就是没有智慧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