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伟大祖国站岗
  前几天,看了两部非常珍贵、非常难得的历史记录片,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一部纪录片真实地记录了日寇铁蹄肆虐践踏中国大地,同胞被刀砍头颅,儿童被枪挑摔地,妇女被蹂躏至死,场面血腥、惨不忍睹!令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亡国奴的悲惨下场!

  另一部则记录了一位中国飞行员勇士,以一架教练机在日寇32架重型轰炸机群中横冲直撞,与敌生死格斗,场面壮烈、感人至深!让我实实在在地看到了什么叫视死如归、尽忠报国!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两段录像,令我强烈震憾并深深感动,激起我心中阵阵波澜,令我心潮难平,更喚醒潜藏我心底多年的一种情怀:“位卑未敢忘忧国”!

  “手握一杆钢枪,身披万道霞光,我守卫在边防线上,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

  这首歌词,在今天看来,似乎有点假、大、空。然而,在那个遥远的年代(50年前)、遥远的地方(祖国西北边疆大漠),它是我们曾经非常熟悉、经常唱起的一首歌曲。

  “多么熟悉的声音,陪我多少年风和雨,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一、是军人岂能怕苦

  1968年,早春二月,江南水乡已是杨柳青青,一片春意昂然。

  我中断学业投笔从戎应征入伍,含泪告別父老乡亲,乘上通常用于运载货物或牲畜的闷罐车,奔赴遥远的大西北边疆。

  列车日夜兼程,途经郑州、临潼、西安、宝鸡,渐行渐远,沿途绿色也渐行渐少。当刚进甘肃一过天水,就再也不复绿水青山。

  列车继续前行,路过兰州,越过祁连山脉的乌鞘岭(海拔3562米,“盛夏飞雪,寒气砭骨”,是陇中高原与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开始出现耳鸣耳痛,再往后,愈走愈荒凉。

  又是几个昼夜,列车进入了靠近中蒙边境的浩瀚的戈壁大漠。

  “漠漠平沙际碧天,问人云此是居延。

  停骖一顾犹魂断,苏武争禁十九年。”

  一望无际的大戈壁滩,荒无人烟,唯有漫天风沙,不见一草一木一丝青绿一点点春天的气息。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里,曾是战马嘶鸣、血肉横飞的“河西之战”古战场。距今二千一百多年前(公元前121年),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曾率领数万骑兵在这里血染黄沙、击退匈奴(与夏人同祖,属黄帝一支)的进犯。

  遍地散佈的数不清的小沙包(后来才知是由干枯的骆驼刺被风沙堆积而成),犹如一座座坟冢,顿现这片古老战场的苍凉与肃杀!

  就是在这片春风不度、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为了保卫我们伟大祖国,当代军人再次安营扎寨。

  这里,就是我们的军营。

  刚到这里,部分新建单位人员只能入住帐篷。

  往往在经过一夜风沙之后,早上一起床,战友们面面相觑,在一张张沙黄的脸上,只看见一双双白眼珠在转动,大家不约而同,会心地一笑了之。

  而每遇沙尘风暴,飞沙走石,昏天黑地,轻飘飘的帐篷会被瞬间连桩拔起、被吹得漫天飞舞。

  发酸的陈玉米面发糕就咸菜,尽管难以下咽,却是家常便饭。在一天天大强度训练或施工之后,战友们往往是饥肠辘辘,以致于再酸再难咽的玉米面发糕,也会被狼吞虎咽、一扫而光。

  也曾经受酷暑!

  也曾遭遇严寒!

  戈壁大漠七月流火!白天烈日当头,毫无遮掩,气温可高达摄氏42度,地表温度甚至更高达摄氏80度,沙滩上放个鸡蛋,分分钟可以烫熟。在如此高温之下,挥汗如雨,为了抢建地下发射井,我们采过山石,为了抢铺通信线路,我们挖过电缆沟。那时刻,若非不停地更换

  位置以站在新挖出的地沟里,则滚烫的沙土难以立脚。

  塞北严冬滴水成冰!夜晚朔风凛冽,寒气袭人,气温可低至零下36度,在如此寒冷之夜,为守卫室外装备,我们在野外迎着刺骨寒风站过岗放过哨。那时刻,若非不停地跺脚运动以热身,则随时都可能会被冻成僵尸!

  ……

  面对所有这一切艰难困苦,似乎从未有过丝毫的畏惧与退缩。因为在我们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扎根边疆,保家卫国!

  二、好男儿视死如归

  我初到部队的所在单位,是一个雷达、光学安全测控点。它孤处独立于茫茫戈壁之中,举目四望、浩瀚无垠,犹如汪洋大海里孤零零的一页小舟,显得是那样的渺小与孤单。

  平时,我们白天在这个点上训练,晚上大部分人员撤回营房,只留下两人值守机房。

  1968年初夏的一段时间,轮到我和战友胡双桥(时16岁)值守机房。

  一天晚上,乌云密布,门外,茫茫戈壁上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

  小胡想出门小解。他刚一开门便随即将门紧紧关上,瞬时脸色煞白,并惊呼道:“有狼!”

  我不以为然,问他:“外面这么黑,你怎么能看得见狼?”

  他说:“听到狼的哼声!”

  我们当即关灯并从窗户向外观察,果然,发现黑暗之中有两个小红点,疑似野狼两眼射出的两道凶光!

  我们随即向宋班长(一个1965年入伍的老兵)打电话请示:“可否开枪射击?”

  班长经逐级向上请示,答复曰“可以开枪”。

  实际操作时,我们却发现了一个问题:如果开灯射击,我们在明处狼在暗处,我们看不见它;而如果不开灯射击,又无法将缺口对准星瞄准目标;同时由于子弹数量有限,若一枪打不中,引起狼的疯狂反扑或嚎叫引来群狼,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以,最终我们还是没能开成枪。就这样,闭门不出僵持了一个晚上。

  1969年3月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国边防部队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击退了苏联军队的入侵。

  苏联当局恼羞成怒,命其一个机械化坦克师从蒙古乌兰巴托出发向我基地所处的中蒙边境开进,准备对我核导弹基地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当时,我们已抱定决心:不惜与进犯之敌决一死战,随时准备血染沙场、为国捐躯!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在那个年代,作为一个热血男儿,确有一种信念:“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既然是已经投入了保卫祖国的行列,面对生死考验,似乎从未有过丝毫的畏惧与退缩。

  1974年,我已担任安全测控点分队长多年。在一次卫星发射试验任务中,我和战友们又再次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

  那时,正值“批林批孔”期间,火箭、卫星研制部门的正常工作秩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干扰和影响。

  是年深秋,一个晴空万里、天高云淡的傍晚,卫星发射任务进入倒计时准备程序的最后时刻,在“一分钟准备”之后,随着“点火”、“起飞”口令的下达,卫星运载火箭正常点火、平稳起飞,所有参试人员揪紧的心直至此刻似乎方才稍有放松。

  正当人们翘首以待、准备欢呼雀跃、相拥喜庆之时,突然,平地一声惊雷!指挥调度里传来了安全指挥员黄启华(我的老首长,我刚进安全测控点时的老队长)下达的人们最不愿听到的口令:“炸毁!”

  尽管曾经千百次地演练,但在此时此刻,我们安全测控点的安全控制操作手吉楚清还是不免高度地紧张,他永远不希望这一刻真实发生!

  军令如山倒!

  当吉楚清极不情愿地按下“炸毁”按键之后,雷达瞬即发出无线电波,只听到"轰隆"一声巨响,如雷贯耳!倾刻之间,在发射场上空,在我们的正头顶上,运载火箭连同卫星凌空爆炸,十几顿重的火箭液体燃料瞬间飞速四溅,一团巨大的火球在蓝天白云上迅速膨胀漫延变

  成一片火海,一直涌向天边。

  高空急速下坠的火箭发动机主体残骸将发射台东南约500米处的地面砸出一个巨大的深坑,部分散落的残骸将发射场厂房房顶砸穿,被爆炸撕裂及高温瞬间烧熔的无数大大小小的弹皮碎片,散落在方圆数公里的大片面积的戈壁难上。

  爆炸的巨大冲击波,使附近的厂房窗户玻璃全部震碎,令几十公里外的地方仍感到如同地震一般地动山摇。

  由于我们安全测控点因工作需要紧靠发射场,是在导弹、卫星发射时暴露在地面上离发射台最近的单位和人群,因此,高空急速下坠的依然燃烧着的火箭主体残骸,从天而降,感觉就象是从头项上直接砸了下來,势不可挡!

  面对如此突发的惊魂一刻,一位外来的参观者竟然被吓得惊慌失措,一头钻进了雷达车的底盘之下。

  在随即可能葬身火海或被砸成肉饼的千钧一发之际,我们安全测控点的全体战友们,早已作好为国献身的思想准备,大家“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机房内秩序井然、有条不紊,而暴露在室外的光学观察操作手们,则更是面部被炽热的火光烤得

  火烧般灼痛,但他们却冒着铁雹弹雨岿然不动,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战斗岗位!

  正是由于我和战友们的临危不惧、冒死一博:

  才确保了安全测控点的雷测及光测的正常进行,使运载火箭起飞后偏离轨道的实时数据完整无误地被传送到计算中心;

  才确保了安全测控点对运载火箭的观察正常进行,并及时向基地指挥所报告了火箭飞行时出现翻滚、横置及爆炸等异常情况;

  才确保了基地安全指挥员及时、准确地决断及果断地下达“炸毁”指令;

  才有效地避免了火箭整体下坠(可能炸毁发射场)以及向北飞行(可能射向国外导致国际纠纷甚至引发战争)等重大事件、更大损失的发生;

  才为事后的故障分析、查找原因提供了宝贵的重要线索与依据,为我国以后发展航天事业的研制、试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我国当前的航天大国地位奠定了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这次任务中,我和我的战友们以我们的实际行动,实现了“尽忠报国”的夙愿。

  正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自古忠孝难两全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由于亲眼目睹祖国的大好河山惨遭日寇铁蹄的肆虐践踏、同胞亲人惨遭鬼子的野蛮屠杀,为保家卫国,我的父亲毅然参加了八路军。

  父亲一生中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过“百团大战”、“平汉战役”、“保卫承德”、“保卫张家口”等重大战役,身经百战,九死一生!

  据追悼会悼词披露档案记载,在一次对日作战中,父亲带领的一支骑兵小分队被敌坦克部队包围,在与敌拼杀到只剩自己最后一人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战斗、直至身负重伤、昏死过去。

  战斗结束后,一位村妇救会主任在打扫战场时,从死人堆里将奄奄一息的父亲扒出并背回家中,经过长达半年的冒死保护、精心调理,才挽救了他的生命。

  这是一个没有媒体报道但确有档案记载的真实故事。多么伟大的人民,多么纯朴善良的父老乡亲,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面对如此胜似亲人的骨肉同胞,,怎能不教人以生死相许!

  小时候,父亲身上的累累伤痕以及他常常讲起的这段往事,如同岳母剌字,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落下了深深的烙印,令我们刻骨铭心,更使我们从小立志:精忠报国!

  17岁那年,我应征入伍,在即将背井离乡、远走天涯、含泪告别年迈多病的老父亲时,望着他那依依不舍、那“意恐迟迟归”的期盼的眼神,顿有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感觉,一种生离死别的预感顿时涌上心头,令我不禁痛彻心扉、泪如泉涌!

  到了部队才发现,所谓的营区,竟然没有院墙,只不过是在荒无人烟的茫茫大戈壁上的孤零零的几座小平房而已。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每逢星期天,我会独自一人爬上营区附近的敖包山(一座光秃秃的石头山),面向东南、遥望远方,反复细看父亲以他那患有帕金森症的手颤颤巍巍地写下的饱含深情的家书,思念远在天边的亲人。

  父亲在信中千般叮咛、万般嘱咐,教我如何做事、教我如何做人、要求我扎根边疆、保卫祖国。

  多少回,在梦中思念父亲,感到一阵阵心痛,醒来后却发现早已是泪流满面;多少次,想到父亲重病在身、卧床不起,我却不能守候在他的病榻前侍候一下,哪怕是为他翻一个身、倒一杯水,心如刀绞!

  自1968年入伍,1970年有幸参加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任务并荣立三等功,1985年(时在基地司令部工作)有幸参与组织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成功发射的试验任务,至1987年因夫人身体已不能适应西北的恶劣环境而忍痛申请转业,我在大西北艰苦奋斗了整整20年。

  17岁到37岁,我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既未能在学校课堂,更未能在花前月下,而是在荒凉的西北大漠度过,对此,我无怨无悔。

  甚感欣慰的是,苍天不负有心人!

  虽然十年动乱使我痛失了继续上学深造的机会,尽管20年漫长的军营历程环境艰苦、生活单调,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正是因为经历了这段磨难,才磨练了我的意志,激励我愤发图强,鞭策我孜孜不倦地刻苦攻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在这段时间,我除努力学习专业技术,有幸成为行业内公认的行家里手、业务尖子外,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先后自修了国防科工委干部学院和兰州大学两个专业的高等函授教育课程,并以所有各门课程均一次性通过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平均考试成绩八十几分、总

  分分別名列甘肃省第一和国防科工委干部学院前茅(也可能是第一)的优秀成绩,荣获了兰州大学和国防科工委干部学院两所大学颁发的两个毕业证书,并收到了甘肃省政府专门颁发的全省庆典大会特别邀请函。

  感谢上天对我挑灯夜读、刻苦学习的认可,感谢上天对我的厚爱与恩赐,赐予了我"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甘肃省首届毕业生头名状元"的荣誉。

  如果说,能在更早时候(例如1976年恢复高考时)即毅然决定报考重点大学跳出边疆,“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也许,对于个人来讲,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是,如果没有历代万万千千的戍边将士以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雄伟的钢铁长城,何有我们今天泱泱大国的国泰民安、歌舞升平?既然是志在“精忠报国”,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先烈们连生命都可在所不惜,我们又岂能患得患失、又有什么不可以放弃呢?

  在风华正茂时一直坚守西北大漠,也许会耽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发展机遇,对此,我无怨无悔!

  “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这20年里,唯有一事令我永远心痛不已!

  1987年,当我忍痛离别部队回到阔别20年的家乡重新创业时,家乡的山依然是那么青、水依然是那么秀,父亲的慈祥的面孔依然是那么的熟悉,父亲的谆谆教诲依然在耳边回响,但是,我日夜思念的老父亲却不在人世了,他已辞世多年!

  在父亲卧病在床最需要我的问候与照顾时,我却远在天涯!当父亲要离别人世拉着身边护理人员的手久久不愿放去、还想交待点什么却又说不出来时,儿女们都不在他的身边,他就这样孤苦伶仃地走了!每想到于此,我就心如刀绞、痛断肝肠!

  我真的好想跪在父亲的病榻前,喊一声:“父亲,我想你!”可是,他再也听不到了!

  我真的好想跪在父亲的病榻前,补偿一下自己未能尽到的孝,为他翻个身、背他出去透透气,可是,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我永远也见不到他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了我心中永远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