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为什么尊轩辕黄帝为“祖”?

  中国为什么尊轩辕黄帝为“祖”?

  在中国,不仅尊称轩辕黄帝为祖,而且历代进行祭祀。那么, 中国为什么尊黄帝为“祖”?这个“祖”又是依何而定?其确切的含义是什么?这些本是常识性的东西,但是,现在有些人则对此就是搞不清楚,因而乱写文章,乱提文化口号,就连号称古史辨派鼻祖的顾颉刚先生,其认识亦复如此。他说“例如我们顾家,本是东越,居于东瓯,语言衣服都不与华同,经汉武帝用了武力迁到江、淮,经了数百年同化,就是汉族了。到三国时,还有未曾同化的越人,叫做山越,也常常出来掳掠,但经过吴国的努力开发,这些人又同化于汉族了。到现在,有哪一个人出来组织越族同盟,想脱离汉族的?就使有这人出来,也决无人响应,因为血统早已混合,分不清了。岂必远溯秦、汉,就是辽、金、元、清各族,凡同化于汉人的也都为汉族了。既为一族,则利害所关自然一致,只要我们有方法团结就团结得起来,不必用同出一祖空言来欺人,倘使藉欺诈而结合,那么一旦民智大开,欺诈无法行使时,岂不是真把这个民族解散了吗?”①

  顾先生的话,就是以为中华民族尊“祖”是依血缘关系而论。我们知道顾先生的疑古,搞得是寻章摘句、不分正史与民间传说,乃至在其雄辩之中,还有引文学作品为“证” 以疑历史的例子。由此,我们也知道了顾先生从未认真读过通史,更不懂得中国古代的国家礼制!研究历史而重“辨”的名家顾先生尚且如此,至于近些年来,什么“炎黄子孙”提法及其滥用,以及所谓“三祖文化”口号的提出与长期宣传,就更是如此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其一,是自推翻帝制,国家取消了礼部,

  —————————

  ① 顾颉刚古史辨自序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第2版,第165页。

  只在外交部设“礼宾司”,其职只在于外交礼节,不管国家内部的礼仪;其二,在对所谓旧文化、旧习惯、旧礼仪、旧道德长达一个世纪的批判中,不但普通百姓对过去的礼仪忘记了,就连学者之中也无人对此进行研究了。如此,对于中华民族为什么尊历史上的轩辕黄帝为“祖”,以及其所包涵的历史意义,自然也就搞不清楚了。在这种情况之下,人们也就很自然地按现代普通生活中的常识,将国家尊祖、祭祖,亦按普通百姓的上坟祭祖去做理解,这就是长期产生错误的理解而不知错的原因。因此,我们就不得不说些历史常识,以正视听,以驳谬论。

  一、“祖”的具体含义

  什么叫做“祖”?尔雅•释诂第一曰“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说文言“祖,始庙也”。所以,祖的含义,就是最初、肇始之义。

  祖,最初是以阳具之形造字为“ ”,以指人生初始之根源,再与祭祀摆放祭品之桌形“ ”或“ ”合体,就是现在的“祖”字了,这就是说文指出的“始庙”之义。考古发现的辽宁牛河梁女神庙中女神塑像,应该就是部落方国的始祖像。1986年7月25日,光明日报在报道这一重大发现时的副标题用得是“考古学家根据已经出土的大批文物推断,五千年前这里曾存在过一个具有国家雏形原始文明社会。”在母系社会中,还没有父系社会中的家庭,所以,这个牛河梁的女神,就不是家族意义上的始祖,而应当是部落方国始祖。

  说文云“新庙为始,远庙亦为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以后世祭祖现实而说的,新庙,指当朝帝王的祖庙,也就是太庙。其中所供奉的,是当朝始建政权的始祖;远庙,就是五年大禘中所祭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这“五帝”庙,这是历史上中华始建国家制度之初的始祖庙。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一种“始祖文化”,它推源、崇拜各行各业之始祖。如种植业的始祖为后稷;养蚕业的始祖为嫘祖;木匠行业的始祖为鲁班;酿酒业的始祖为杜康;教师职业的始祖为孔子;商业界的始祖为范蠡;中医尊扁鹊为始祖;毛笔制造业尊蒙恬为始祖;造纸行业以蔡伦为始祖;戏剧界尊李隆基为始祖;纺织业尊黄道婆为始祖……这些,都没有任何血缘、家族上的涵义。

  二、尊黄帝为“祖”的历史意义

  我们尊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是由其战蚩尤平定叛乱,战炎帝制止部落方国分裂,并由此而接受教训,“以战去战”①,一统中华,播道于天下为己任,以道设教,以道制礼,以道立法,②开创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谓大同”的社会制度。③ 明代文学家李梦阳说得极好“创见文明归制度,要知垂拱变洪荒。”④所以,我们中国尊历史上的轩辕黄帝为“祖”,这个“祖”的确切含义就是“人文初祖”、也就是“人文始祖”,现在多书作“文明始祖”。因此,这个“始祖”与血统毫无关系,其强烈体现的是历史、文明、和文化教育,是肇建国家制度,使中华民族的发展进入到文明时代的始祖。

  五帝时期,是执政治国者以“天下为公”,以黎民百姓为治国者之根本的科学民主制度,故,黄帝立明堂之议,尧立诽谤木于通衢大道,舜置敢谏鼓于各级衙署门前,鼓励黎民百姓向执政者提意见。

  然而,自夏禹颠覆了五帝时期的民主制度,建立了父传帝位于其子的“家天下”君主独裁政治制度之后,实行的就是剥削、压迫、愚弄人民的“君本位”、“官本位”思想与政治了。孔子对此评论为“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

  —————————

  ① 商君书•画策。

  ② 见黄帝经及新书援引。

  ③ 礼记•礼运引孔子语。

  ④ 李梦阳诗桥山。

  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① 为什么会有“大同”与“小康”之别?其本质是政治制度的不同。

  不同的政治制度,是在不同的哲学理论指导下建立的。也就是说,将夏代以来的任何君王尊之为“文明始祖”都是不够资格的!由此而言,将大一统国家制度产生之前的有熊国叛乱之臣蚩尤也列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实在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三、国家尊祖、祭祖是很严肃的大事

  国家的尊祖与祭祖,是非常严肃的一件大事。举例而言,“五帝时期”,实际执政治国者共有八位,而后来实际列入国家祭典的,只有五位,这就是现在人们所知道的“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而少昊、帝挚、伯禹三位,就因各种不同的原因被排除在祭典之外了。因为,周代以前的国家祭祖,不仅有着“天子五庙”、“不王不禘”的严格礼制规定,而且对列入祭典的“祖”还有着近乎于苛刻的先决条件,这就是“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扞大患则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② 因为,国家祭典关系到对国家历史的尊重与解释,关系到对传统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关系到一个古老民族的历史文化价值观、是非观,更关系到中华民族团结与兴衰。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炎黄子孙”一词在宣传上的不断出现,1985年,有“浙江省一位老干部给中央书记处写信表示了异议,全国政协在一项提案中也提出了意见,据国家民委反映,一些少数民族同志也是有意见的。”③ 对此,中央分别征询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学院

  —————————

  ① 礼记•礼运引孔子语。

  ② 国语•鲁语上。

  ③ 1985年第6期宣传信息。

  等单位,最后决定“在党和国家机关的文件以及领导人的正式讲话中,还是用‘中华民族’更好一些。鉴于‘炎黄子孙’一词,今天在港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中有积极作用,今后这个方面的个人署名文章、一般性谈话或讲话以及对台宣传中,仍可沿用。”①

  为什么对于宣传中用的四个字组成的词,就会引起普遍的社会反响?中共中央就此要分别征询学术研究机关与中国高等院校?原因,就是这涉及到了如何认识和解释国家历史、民族历史的大问题,它涉及到了民族历史形成的问题,它又直接影响到现实的民族团结问题。

  至于现在,河北省涿鹿县的任昌华先生,为了利用历史遗址发展旅游经济,将轩辕黄帝在涿鹿之战中镇压了的叛乱者蚩尤、在阪泉发动争权分裂之战的炎帝,都捧为中华民族的 “文明始祖”,乱喊“三祖文化”口号,则是既不懂历史,又不懂文化、更没有历史文化价值观的笑话了。

  ————————————

  ① 1985年第6期宣传信息。

  

12下一页

来源:查字典杂文网 https://sanwen.aiisen.com/zawen-102681/
更多资源请访问:查字典杂文网 https://sanwen.aiisen.com/za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