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车辘沟
  一位记者以车辘沟石林景区写了一篇文章,在“观音山杯.美丽中国”海内外游记征文评选中获奖。车辘沟石林景区随之声名鹊起。它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红山窑镇毛卜喇村。金秋时节,一群文友慕名来到车辘沟石林景区,惊叹不已。车子出了永昌县城向西北行20公里到“边塞小镇”毛卜喇村。毛卜喇村四面环山。朝阳照在山上五彩斑斓。车辘沟在村子的西北面,走5公里到达目的地。车子在车辘沟的柏油路上缓行,我摇下车窗,千岩万壑的大山出现在眼前,下车驻足观望,山势错落有致、大气恢宏。几个文友不约而同地发出“好一个万象石林景区!”,引得一位文友诗兴大发——“远看石头大,近看大石头;果然石头大,石头果然大。”他刚说完,有人说这是诗人郭沫若游云南石林做的打油诗。大家哈哈大笑,笑声飘荡在山野。“各位,各位!是借用,借用!”“我也借用著名社会活动家赵朴初赞美昆明石林的诗说一说车辘沟石林。”另一位文友诵诗,“高山为谷谷为陵,三亿年前海底行。可惜前人文罕记,石林异境晚知名。”前人对车辘沟石林留下的记载确实不多,当地老百姓一直称此山为石头山。“观物者审名,论人者辨志。”这山名的来历与一场战争有关。据《史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发生了汉匈河西之战。民间流传:霍去病的大军追击匈奴人到毛卜喇石头山,眼见匈奴骑兵逃到山中,汉军紧追,当骑兵和战车冲到山脚下,发现战车根本无法通过,匈奴骑兵不知从哪条羊肠小道逃遁了。汉将一边下令骑兵下马不要追赶匈奴骑兵,制造不追击的假象,迷惑匈奴人慢慢逃走,争取修路的时间;一边下令士卒和毛卜喇的百姓抢修战车通过的道路。道路沿峡谷很快修好了,刚能单车行进。汉军仍以骑兵为先锋,战车随后,人推马拉迅速出了山沟,突然出现在匈奴人面前。汉军利用战车在平地作战的战术,截断匈奴骑兵的后路,一举歼灭了匈奴人。从此,石头山就被称为车辘沟(当时的战车车轮是用木头做的车轱辘)沿用至今。

  车辘沟石林如赵朴初所说“三亿年前海底行”,经过地壳运动,改变了这里的地貌,森林和湖泊变成了山石沟壑。大车辘沟和小车辘沟两侧山石形态各异,似人间万物,浑然天成、活灵活现。我惊叹大自然的伟力神奇,迷恋于车辘沟一景一石的山势美。我沿着栈道上山,看到形似动物的石头:有的像猴王观海,有的像海狮戏耍,有的像象鼻吸水,奇石罗列,形态万千;有的像海豚望日,有的像仙龟守关,有的像青蛙唤子,神情自然,饶有风致;有的像企鹅伴行,有的像双鸟比翼,有的像鹦鹉依人,神态可掬,自由自在。真是“大鹏展翅恨天低”“雪猫戏扑风花影”。我们坐在亭子里观飞豹攻守石,灵猫扑鼠石,蟒蛇吐信石……我的脑海中一会儿浮现出刘海戏金蟾的典故,一会儿想起玄奘西行时猪八戒的耳朵……石头各有故事。那些酷似植物的石头:有的像雨后的春笋,有的像鸡腿蘑菇,有的像玉管花星罗棋布。你看:大象正驮着如意宝瓶向你走来,祝你太平如意;四灵之一的乌龟趴在山峦背上,祝你健康吉祥;金蟾在山石旁悠闲地晒着太阳,为你招财进宝。俗话说“‘吉祥三宝’山中见,回家幸福万万年。”我看着美好寓意的石头自然很高兴,思绪沉浸在石头上。我的眼睛应接不暇,看了这块石头,又错过了那块石头。忽然听到朋友的叫声,我循声望去,随他指的方向看到了擎天一柱石、定海神针石、金刚裂变石、百鸟护主石、啸天石、下马石、念佛石……我看过作家李淑存写车辘沟石头来历的故事。车辘沟的石头是真的,也许故事是虚构的,但这些石头因形象逼真会让它今生前世的故事活在车辘沟。随着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车辘沟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更精彩的故事。这不能不说是车辘沟石林构景丰富,引人遐想!

  车辘沟石头粗犷、恢宏、坚硬。常说女人是水。我自以为石头山不吸引女士,想不到同游车辘沟的女士乐此不疲上山,谈论着石头,与这里的石头合影。仿佛车辘沟的石头是她们生活中最美的背景。风吹披巾,在沟壑山峦气息的衬托下,她们像来到了蓬莱仙岛。我早就听小区的领舞说过,她的“美娘舞队”有30多人,每年都要去车辘沟取景。这不能不说车辘沟石林带给游客美好的追求!

  长期居住在毛卜喇村的人告诉我:车辘沟与他们祖祖辈辈的生活息息相关。山势险要的车辘沟是抵御外侵的天然屏障,是古代的军事要道。汉朝和明朝修筑的两条长城在车辘沟交汇,依着山势的石头长城,把战火和狼烟拒之边外,把安宁与幸福留给河西走廊。车辘沟是上天留给毛卜喇的自然景观,是自然历史和人文历史的见证,是毛卜喇人的精神寄托。仰望车辘沟坚强的力量油然而生,对生活充满无限希望。今日的车辘沟焕发出勃勃生机,已成为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毛卜喇村已是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2018年,《兰州晨报》首席记者董开炜报道)。这不能不说是车辘沟带给毛卜喇村的幸福!

  行程安排很紧,我们无缘到车辘沟石林景区的纱帽翅沟和花草滩珍珠林海观景。太阳已经偏西,下山的游客钟情于车辘沟,还在说着石头。这像什么,那像什么。其实,车辘沟的石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车辘沟,我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