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日志 刘辉京味儿散文 |宫保鸡丁何以成了宫廷菜? 号称以烹作老北京传统菜的餐馆,菜单子之上,必得标明“宫保鸡丁”。还不算在京落地生根的川鲁菜系的大型饭庄,就连街头“川鲁京粤”通吃的小餐作坊,也把这道菜当成主打。可见其名气之重,流行之广。 数年前,凡是婚丧嫁娶之事,无论怎地切磋、怎地简繁,宫保鸡丁必列其中。既下酒,又佐饭;既
随笔日志 刘辉京味儿散文 |“沏”一碗茶汤,少不了龙头壶 春风拂大地,万物渐复苏。过了二月二,惊蛰有所图。北京的吃,那是打早儿就出了名的应景。您就瞅“微信”圈,翻来覆去全倒腾这个! 别说龙头抬起来的日子,吃龙眼、吃龙鳞、吃龙须、吃龙耳,可着劲儿地造。把所有关于吃的想象力全撂给图腾,真不知总拿龙王爷开涮玩儿,人家乐意不? 沏一
随笔日志 刘辉京味儿散文 |曾风行一时的地下交易粮票唱主角 想当初,谁要迁徙一回,谁到哪儿出差,或是“老闲”了到哪儿溜达,可没现今“干巴利落脆”地那么简单。那会儿,但凡出门都要带着粮票,后来随着粮票有了结余,开始用粮票交易自个儿所需商品,渐渐尝到甜头。那会儿的私下交易,难被认可。因了会时不时地被街道有组织地监视与督查,偷偷摸摸、瞻前顾后的避讳成了一种不很
随笔日志 刘辉京味儿散文 |伏天里的伏事儿 每到伏天儿,都是四季里最难熬的日子。热得四脖子汗流,烤得浑身上下冒油,闷得没处躲没处待,真想找一个地缝儿钻进去。如上等等,都是老京人向“三伏天”闲发的一通儿牢骚。 啥叫三伏?夏至而后,气温一个劲儿地往上蹿,形成最灼热最酷烤的暑天。这就是习惯上所称的“伏天”。小暑连大暑。这三四十来天
随笔日志 刘辉京味儿散文 |京白梨:曾是贡品今也难寻 如今的日子奢侈——一年到头都有水果跟着。调配也好、营养也好、润肤也好、平衡也好,南方北方大江南北通吃。再加上“一带一路”经济布局的迅猛发展,遍吃世界各地的“果鲜儿”,那更是手拿把攥啦! 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就是不缺梨。山窝多、山沟多、山坡更多。今日梨园,实打实地搞采摘,“吃新鲜?”自
随笔日志 刘辉京味儿散文 |酱牛肉 诱惑至深谁又能抵挡? 打老早儿,一比方人不实在,办啥事都虚头巴脑不靠谱、表里不如一,就爱挂上一句“这人最没劲啦!”倘若为人处世总是悬得乎儿,那真没人爱搭理。“挂羊头卖狗肉”,一锤定音,街坊四邻都没人跟“这位”扯闲篇子。 旧京街巷,若碰着挂牛头卖狗肉的,也未必嫌人家糊弄忽悠人。称半斤狗杂碎,就几两老酒,酒
随笔日志 大史小说 | “华夏、中国、中华”名称的由来 华夏、中国、中华,这三个名称是有来头的,也是历史沉淀形成的。 我们的大历史,自夏代才清晰一些,在夏之前,因无史载,基本上是飘飘渺渺的传说和臆想。夏代先人的生活方式开始定居下来,以农耕和城居为主。当时的社会生活就是两件大事,农业生产和筑城而居。农耕,水是重要的,因而夏代重视水利,大禹治水
随笔日志 宁新路|一位先生的个性化生活 一位先生的个性化生活 ——著名作家石英记 宁新路 一个人每天要奔几十里地吃一顿午餐,且多年来风雨无阻地去奔这顿午餐,是这个地方的饭绝无仅有,是他在这城市无亲无故,还是他有什么特殊缘由?他有老伴和亲人,他有体面的收入,他有自己的家,他说不出赶这遥远午餐的特殊情况,但这
心情日志 童年的告白 岁月无情的手已快要将童年从我的记忆中抹平了,但悄然而至的春风,却在我的眼角掀开了一道五彩缤纷的缝隙,使我透过时间累积的墙,嗅到了如蝴蝶般的花香,苍白的大脑瞬间被激活了,吃力地搜索着遥远的故事。 该怎样来形容“童年”呢?似乎一切华丽的辞藻、形象的比喻都已被人用得烂熟,没有了生气了;可
心情日志 地衣 地衣吃起来真是清脆爽口,我一生梦想着饕餮大嚼一顿,却始终未能如愿。真正的美食亦属尤物,愈是不可多得,愈是令人牵肠挂肚。 干燥的冬天里,地衣蜷缩在田边路旁的枯草中,一经春雨浸润,便成为柔嫩墨绿的薄膜。所以,在我们家乡,它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名字——地软儿。小时候,我常常跟着哥哥去拾地软儿
心情日志 自行车伴我成长 “叮铃铃,叮叮铃……”清脆的自行车铃声总是会带人回到童年,作为八零后,童年的回忆、青春的记忆、成长的岁月里,自行车陪伴着的日子像一首欢乐的歌。 时光回溯到三四十年前,自行车曾是当时中国人最主要的代步工具,如今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留下的街头影像,都是滚滚的自行车车流,当时的中国被称为“
心情日志 古城墙上的春天 随着惊蛰一声春雷,雨脚加速了光顾频率,接连十几天,千万条银丝飘荡在空中,古城也笼罩在迷迷漫漫的轻纱之中。 春分一到,空气清新温润了,太阳喷薄而出,洒下照彻天地的道道金光,催动着万物的生长。寿县古城墙,历经千年的雨雪风霜,有些斑驳,生出些青苔,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久远与沧桑。然而,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