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之青--作者:雷彦璋




从小读过一本书,书名叫《青春之歌》。常常傻傻地问自己,青春为什么不叫绿春,也不叫蓝春,而偏偏叫青春。年长点,喜欢欣赏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今人以为山水多以水墨为主,其实不然,青绿山水也是山水画的重要门类,而且起源比水墨山水早得多。可想古人,对于青色的喜欢,成熟于隋唐,而盛于唐宋。


细细品味青春之青,随带琢磨出隋唐青绿山水画的主要特点:一是只勾勒山石轮廓,基本不画山石纹理,谓之“只勾不皴”。二是山体用青绿二色,一般高处的、远处的、暗处的用青色,低处的、近处的、明处的用绿色,山脚则用赭石。尤其第二个特点,奠定了后世青绿山水的基本色调。所以隋唐山水画的层次变化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近绿远蓝中间青。”以此来推断:“青”原来是介于少年,中年之间,而绿应属少年。少年如绿嫩向上挺拔的尖芽,这何许是豆蔻年华的渊源。


自然接触青,那也是与春天之春相匹配,构成的青春的活力与血气方刚。我不拘泥于青春之青到底是什么颜色的理解上,有些容易模糊混淆、交叉重叠的混乱。青色甚至被排除于“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主色调之外,似乎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原来青并不独立,何许暗蕴玄机,被人嫉妒。


那么,青色到底是什么颜色呢?


青色应介于绿蓝之间。近处是绿色的田野,绿色的森林,绿色的草原,而远方是蓝色的天空,葱绿的群山。青应出自绿深色,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描绘的好一幅田园景色:“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由此可以判断,田野的位置比较近,因为是浅绿(绿)色的;山峦比较远,看来似深绿(青)色的。还可以推定这两座山的位置只是比田野稍微远一点儿,远得不多,因为要是再远的话,就不是青色,而是蓝色或黑色的了。显然,王安石的诗句受到了隋唐青绿山水画的影响。起码说明他是懂得名画诗绘的艺术表现手法的。


青色又不等于绿色。青色与绿色既有关联,又有差异。这是因为青色其实可以指多种颜色,而不是单纯的某一种。而谁又有分清从前面走来的一位少年他已步入青春,好一位青春盛气,还夹杂些少年的萌动。


庄子说:“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那么什么样的颜色才有资格被奉为正色呢?我想应是蓝色,而对于庄子这么浪漫的思想家,何许眼中是青色,而出于蓝的青色。所以人们有蓝色之梦,没有青色之梦的说辞。


春天的江水清澈明亮,倒映着两岸郁郁葱葱的草木,变成了绿色,比蓼蓝的叶子还要绿。


这样解读,比较顺畅。“蓝”字之所以混淆人,是因为古人不光用它指称植物蓼蓝,还真的用它表示颜色,就是从蓼蓝叶子提炼得到的染料的颜色。这个颜色有好多名字,有时候叫靛蓝,有时候叫靛青,有时候叫蓝,有时候叫青。蓼蓝也叫蓝,靛蓝也叫蓝,考验的又何止是人的脑力。终于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找到了出处。不过,这里的蓝指的是一种植物,而不是一种颜料,也不是一种颜色。


从蓼蓝提取出来的靛青,其颜色比蓼蓝本身还要更青、更纯粹,更厚重。


现代汉语蓝字表示浅蓝色,与青色、靛色搅和在一起,如果读者没有一头雾水,一定是经过了思辨的。


蓝、靛、青,构成了一个诗意盎然的三种自然原生态,你的诗也就有了远方与颜色。也就值得后人去品味,去随着时代的久远,而仍充满朝气。


以前农村老家建造房子,所用的砖分两种:家境贫者,用土砖;家底殷实者,用青砖。现在大家统一都用红砖或灰色的机砖,没得选择了。青砖灰瓦成了历史的痕迹,成了厚重的记忆。


土砖的制作工序如下:选一块闲田,用石磙反复碾压,把田泥压紧压实,然后切块、晾干、晒透。工序简单,颜色也简单,就是泥土的本色。青砖和红砖由土砖经过窑火高温锻炼而来,颜色大变。青砖的颜色实在难以描述,它带点绿色、蓝色、黑色,又不全是绿色、蓝色、黑色,其颜色混合过渡之微妙,浑然天成,效果丰富。而青色之青是在经过高温火烤后,再用温水细沾,慢慢温变的结果。经得了时间与温度的考验,是慢工出细活,否则,就会成半红色,或黑红色,那就废品或次品。


青砖的颜色与前述青石的颜色属于同一类。那是一种成功色,一种成熟色。


青色既然如此微妙,它最传神的场合必定是运用到人身上的时候。血管从皮肤下走过,形成筋脉。这种筋脉的颜色也很微妙。我们不能说它是绿色的,也不能说它是蓝色的,而是介于二者之间,二者兼而有之。这样的筋不叫青筋还能叫什么呢?脸色铁青和青面獠牙都是生动的形容词,都很青。“大家都很欢喜,就他脸是青的。”一个人的脸上大面积地出现“青”这种奇妙的颜色,他就是不高兴了,生气了。人的脸铁青着的时候,神色晦暗,发黑发绿,不好看。关于脸色,我们有很多方法来形容,但是,无论“脸色发绿”还是“面有菜色”,都不如“脸色发青”生动。乔伊斯小说中有一句话,形容孩子看见老师的面目表情是如何急剧变化的:“我眼看着老师的脸从可亲转为铁青……”这种脸色,与粉面含春大相径庭——可见青色是春色以及粉色的反面。与可亲相对,就有温和与可爱之悦色。


在一定场合,铁青中含有某种难得的刚性,富有青春的活力。尽管青字含义众多,其着力点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深绿色。实质上也是植物由稚嫩走向成熟的一种表现。


唐朝诗人用“客舍青青柳色新”所定义的颜色——柳色。柳色在中华文化里拥有深厚的诗意。还有一个与青有关的词叫做“青梅竹马”,也是令人羡慕的、难得的缘分。


我们只要定义如下:青为深绿色,靛为深蓝色,把靛和青明确地区分开,此前讨论的一切疑难问题皆迎刃而解,所有模糊之处立即廓然清朗,包括“春来江水绿如蓝”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两个令人想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诗人般的梦幻。青又隐含着某种至上的梦境。


那么青在文学上到底有多少种颜色呢?


青从字形构造上,从生从丹。东方色也。本义是“象物生时色也”,引申为“年轻”之义。木生火,从生丹。丹,赤石也。赤,南方之色也。丹靑之信言必然。俗话说信若丹靑。谓其相生之理有必然也。援此以说从生丹之意 “丹”字,是井字之变。从“井”,可能表示矿井;以生为形,取草生于地的意思,说明这种从矿井采掘出来的矿物如草一般青葱。难道青的厚重来自于井底的涓涓细流。或某种矿物质的沉积。在《汉字宫》中是用来组字的意音字,上面的从生,有荧的读音,下面的月表示月亮。意思:房屋从荧光前看见月亮。这种比喻何许是位饱读诗书的诗人也难以理解其本意。


青者,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丹青之信言象然。凡青之属皆从青。所以常说青春少年,如八九点钟升起的太阳,朝气勃勃,就恰到好处。


不妨让我们来品味几多名家的诗句,从中对“青”有更多的解释。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显然这里的青天是指蓝天。唐李白《将进酒·君不见》“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里的青丝应为黑色。唐白居易《长恨歌》:“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显然这的青是蓝色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这的青色是碧绿色的。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里是葱绿色。唐杜甫的“齐鲁青未了”的青指的苍翠或翠绿。


可想“青”有诗般的颜色,任人去猜测、思想与感叹。“青”已不单纯地指代某一种颜色,不必拘泥于某种颜色,何许它寓意一种向上的萌动与激扬。做诗一首,作为对青的点赞:


年岁夫如何,


青春青未了;


狗吠仗势狂,


君闻掩柴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