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家属”等称谓看妇女解放

  三八妇女节。和朋友谈论女性话题,大家七嘴八舌。

  共同的见解就是这些年女性的地位显著提高了。谈到四大名著,为何红楼梦地位最高,就是拿女人当人,四大名著中,只有红楼梦里面的女性才更美,更有思想,更独立,更打动人心。你像水浒传就不行,里面的女性人物,除了水性杨花的阎婆惜、潘金莲,就是母夜叉式的扈三娘、孙二娘。作品虽好,但这点不好。

  于是,大家便觉得今天才是女性的黄金时代,到处似乎都是女性的天下,商场超市、化妆品店、金银珠宝行、美容店院,似乎都是给女性开设的。看看电视的小品,莫不是大女人小丈夫,那男的一个一个都惧内,一个一个均是窝囊废。看看酒桌上,倘若男的带着或者是妻子的女性,也必定是对对方倍加呵护和关爱。看看杂志封面,莫不是美女弄姿。特别是衣服问题,男人一年到头也就是那几个款式,女的衣服种类多得却是叫人难以胜记。

  女性似乎真的到了黄金时代,似乎回到了人类的源头,回到了那个只有女人才可以发号施令的母系社会时代。于是,有些在场的女性便得意,有些在场的男性便沮丧。

  大家正为这一发现叫好的时候,坐在一边良久没有发言的R博士说:“那大家怎样看今天还有很多人把妻子称做家属?”

  把妻子称做家属?很多人不都是这样称吗?包括一些领导开会:“今晚的晚会,给大家个方便,大家可以带着家属参加。”包括男性朋友间,一个电话:“今天中秋节了,我做东,我约了张三和李四,别只咱弟兄,带家属,过节嘛。”单位搞福利,明确规定:“本人和家属同在一个单位的,可以全部享受优惠政策。”年长的长辈见了年轻的晚辈:“家属在哪里工作,孩子多大了?”对于户籍,规定:“军人的家属可以随军迁徙。”

  当然,极个别情况下,家属的性别属性也可能是男的,但大家默认的还是女性的多。因为司空见惯,因为似乎很正常,所以大家压根没有思索过其中的奥秘。家属中的“属”字,或多或少有点“附属”、“从属”的意思,既然是附属,就不是对等,不是平等,不是并列,不是一视同仁,因而或多或少的含有贬义和歧视。

  称“家属”这还是好的,在历史上关于“妻子”的称谓可谓多矣。

  山东省着力打造的电视剧沂蒙,十足的精品电视剧。于宝珍的女婿坐在院子里,嘟嘟囔囔:“俺来接俺屋里的回家。”于宝珍就大喊:“老孙家的,快跟女婿回去。”这里,“屋里的”就是丈夫对妻子的称呼。“老孙家的”是亲娘对自己嫁出去的女儿的称呼。女人没地位,没名字,嫁出去就如泼出去的水。于宝珍本人本来也没名字,也是八路军给起的名字。两个儿媳心甜和心爱也同样。

  古代皇帝的妻子被称为“皇后”。

  古代诸侯官员对妻子称为“夫人”。

  旧时为了表示自谦,称自己的妻子为“拙荆”。

  为表示是原配,称自己的妻子为“发妻”。

  为表示曾经与自己同甘苦共患难,称自己的妻子为“糟糠”。

  从前丈夫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内人”。

  旧时丈夫对外人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

  旧时有权势的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太太”。

  早期白话小说中丈夫对自己的妻子称为“浑家”。

  旧时丈夫称在家掌权的妻子为“内掌柜”或者是“内当家”。

  江南一些地区称妻子为“堂客”。

  古戏剧中一般称妻子为“娘子”。

  刚结婚的称为“新娘子”。

  部分农村丈夫称自己的妻子为“媳妇儿”。

  北方的丈夫称自己的妻子为“老婆”。

  在南方的一些地方的方言中,称妻子为“婆娘”、“婆妹”。

  在一些地区的方言中,丈夫称自己的妻子为“家里的”、“屋里的”。

  宋代丈夫曾称妻子为“官家”。妻子称丈夫就是“官人”。

  谦称自己妻子的称呼还有“家眷”。

  平民百姓中也有俗称“烧火的”、“做饭的”。

  待夫妻之间有了孩子以后,丈夫称妻子为“孩子他娘”。

  在民间,对有些官职低微而又富有人家的妻子,特称呼为“淑人”、“宜人”、“安人”;

  旧时,达官贵人对小老婆称“姨太太”。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荆”之外,还有“荆人”、“荆室”、“荆妇”、“山荆”、“贱荆”、“糟糠”等。

  旧时对妾的称呼有姨太太之外,还有“侧侄”、“偏房”、“小星”、“如夫人”、“妇君”等。

  皇帝对皇后的称呼“梓童”。

  旧时称生意人的妻子为“内掌柜”,也称“内当家”的。

  年老夫妻丈夫一般称女方“老伴儿”。

  有的地方因称老婆太俗,称爱人拗口,所以取折中的办法叫“老爱”。

  湖北鄂西山区对妻子的一种称呼叫“右客”。

  “洋文”介入后个别人称妻子为“大令”。

  现代和当代妻子被称为“爱人”。

  当代人居家流行叫“?儿”,如蓉儿。

  以上,林林总总,从古至今,对妻子的别称可谓多矣,从这些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东西,那就是在称呼之中可以看出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从称呼之中,可以看出女性这种变化还是很大的。起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个是主内主外到平起平坐的变化。老百姓称“屋里的”,做生意的称“内当家”,江南称“堂客”,谦称称“家眷”,还有的老百姓直接称“烧火的”、“做饭的”,所有这些,离不开一个“内”字。这也难怪,在农耕文明时期,一个女人就是一个家庭的后勤部长,家庭的穿衣、做饭、推磨、挑担,事事忙得团团转,男人则主外,从“男”字字体的构造上就可以看出,男的是在外边的田地里出力流汗的。“婦”的造字,也能看出来,女的主内。后来社会发展了,才把女性从锅台、炕台、碾台解放出来了。这种解放,并非完全是人们观念的解放,更是生产力的发展,解放了女性。所以说,社会分工越细,越代表社会的进步。吃穿用问题,到处都有专门经营的了,女人才从家里解放了。今天,男女一样了,正是生产力使然,以及带来的社会观念的变化使然。第二个是男尊女卑到男女平等的变化。“拙荆”、“糟糠”、“贱内”、“做饭的”等等称谓,就连同

  今天的“家属”等称谓,排除了谦虚的成分外,更多地代表的是女性的卑贱,从一定程度上说,社会分工决定了社会地位,外边的风雨由男子去闯荡,女人在家里分管穿衣做饭,相夫教子。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平等民主思想的传播,同样的工作男女都能胜任了,男女走向了平等的道路,终于顶起了半边天。从称谓也能看出来,“爱人”、“妻子”、“?儿”等等,已经看不出歧视来了。

  社会的发展解放了妇女。但从一定意义上说妇女还没有彻底解放。表现在女性的自我束缚上,表现在男性的潜意识上。对女性而言,很多人还是缺乏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的,很多人依旧想通过“嫁得好”改变自己的命运,依然甘心做条藤蔓。对很多男人来说,譬如“家属”的称谓,那是不自觉的意识流露。再如文章开头提到的社会现象,譬如商场、美容院、珠宝行的林林总总,“女性天下”那其实只是是表象,透过表象看实质,却正是男权世界的表现和折射。男人喜欢女人穿啥戴啥,女人就会穿啥戴啥。女为悦己者容嘛。还有那些杂志封面,美女众多,实际考虑的正是男性阅读群的消费需要。

  林语堂的话一语点破,他说:“女人受商业上的利用而脱起衣服来,可是男人除了几个卖艺者之外,是几乎都不脱衣服的:这是一个男人所创造和男人所统治的社会的特点。在舞台上我们看见女人差不多一丝不挂,而男人却依旧穿晨礼服,结黑领带;在一个女人所统治的世界里,我们一定会看见男人半裸着,而女人却穿着裙。”

12下一页

来源:查字典杂文网 https://sanwen.aiisen.com/zawen-98836/
更多资源请访问:查字典杂文网 https://sanwen.aiisen.com/za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