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感情朗读课文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感情朗读课文重要性。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文是有声的艺术,语言不是静寂的符号,有感情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有感情朗读是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方法。

一、有感情朗读能加强对课文的记忆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需要学生不停地去思考课文朗读时的语气、语调,思考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思考朗读时怎样用自己的感情表达课文里的每一句话。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思考课文的朗读方法和一次次地尝试朗读,无形中把教材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如教学《提灯女神》时,学生要想把南丁格尔的想法遭到了全家人反对的一段读好,就必须思考当时的社会环境,再联想平时生活中自己遭到家里人反对的情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在读和想之间,课文的内容印在了学生的心里。

二、有感情朗读能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与体会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有感情朗读这一环节,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加活动,使学生目视、口诵、耳听、心思,从多方面立体化地感知教材,就一定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与体会,看到课文的别具匠心和文章的要义,领悟到文章的妙处,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母亲的呼唤》中:“有一天,妈妈带我去海边玩儿。我边玩儿边走,越走越远,渐渐离开妈妈的视线。妈妈发现我不见了,便焦急地到处找我。而我,一心一意要拾美丽的小贝壳,哪里注意到海水正在涨潮,又哪里听得到母亲急切的呼唤?等那近乎绝望的声音引起我的注意时,夕阳就要西下了。迎着天边灿烂的晚霞,我看到的,竟然是一张憔悴不堪、泪眼模糊的脸。那散乱的头发,那喜极而泣的神情,那声嘶力竭的呼喊,是我一辈子忘不了的。”要把这一段有感情地读出来,学生就得用心去思考课文中“近乎绝望”“憔悴不堪”“喜极而泣”“声嘶力竭”等词语,联想母亲当时泪眼模糊的脸、散乱的头发、喜极而泣的神情的形象,用心去体会母亲当时近乎绝望、喜极而泣的心情,把自己的心情融入深深的母爱中,就能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三、有感情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绝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它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然后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我”对战友被火烧的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读后感《有感情朗读课文重要性》。而此时此刻,邱少云为了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为了战斗的胜利,一动也不动,这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了邱少云的意志的坚强,他严守纪律和献身的精神让人钦佩。《小珊迪》也是一篇情感浓郁的课文,在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上下工夫。如小珊迪“恳求”、“请求”、“哀求”、“乞求”“我”买他的火柴的语言,再从事情的结局,深切了解小珊迪的悲惨命运和诚实的品格。学生对邱少云的崇高精神的赞美,对小珊迪的同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不断地研究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在研究的过程中,就相当于是对课文的再创造,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还会自然地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就能使“教书育人”真正落到实处。

四、有感情朗读是培养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读出课文的感情。学生在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反复思考朗读中的语气、语调,能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熟悉句型,洗练语言,规范口语。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形成正确、流利、清晰、富于表情的说话习惯。写作是对信息进行的处理加工。如果没有信息,处理信息就无从谈起。熟读成诵的知识,写文章时若能用到,便能招之即来,呼之即出。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正缘于此。 如学生在学习《西风胡杨》一课,有感情地朗读:“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看着胡杨林中坚持拼搏着的‘战士’,看着那些倒下去的伤者,无比心痛。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从这一段中,学生学会运用排比的手法,一步一步加强语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是治学的法宝,是课文感情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是一门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艺术。小学语文教学重视并加强有感情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www.unjs.com--华丽丽的分割线------------------

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朗读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可见,只有三者并用才能达到良好的读书效果。而朗读完全可以达到这个要求。

朗读,就是一个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的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年段朗读的要求都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说,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其中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好的朗读教学,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增强语感、开掘深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好的朗读教学,可以达到声情并茂、韵味幽回的效果;好的朗读教学可以进入动人心魄、耐人寻味的境界;好的朗读教学,它的感染力不亚于一幅美丽的图画,一首动听的歌曲;好的朗读教学,能使学生在跌宕起伏、轻重有致的感情变化的波涛中受到多方面美的陶冶。

12下一页

来源:查字典杂文网 https://sanwen.aiisen.com/zawen-96563/
更多资源请访问:查字典杂文网 https://sanwen.aiisen.com/za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