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江的故事
  在江西赣东北,有一条奇特的河流——信江,它的流向与我国大部分河流,截然相反,由江西东部流向西部,汇入鄱阳湖,成为江西赣,抚,信,饶,修五大河流中,唯一一条流向由东向西的特殊河流。
  信江发源于我的老家,江西玉山县三清山景区,途经上饶,铅山,横峰,弋阳,鹰潭,余江,东乡等县,最后在余干县流入鄱阳湖,成为江西赣东北地区,养育千万百姓的母亲河,灌溉数万良田的生命河,集散沿岸几百公里物资的致富河。
  说起信江的故事,最不能忘记日本鬼子在抗日战争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在信江整个流域,日本鬼子为了不可告人目的,撒下了绝灭人性的血吸虫病病螺,彻底破坏了信江流域的生态平衡,让信江流域百姓,患上了致命的血吸虫病,多年来,得病百姓,个个面黄肌瘦,丧失劳力,田园荒废,家破人亡,解放后,多亏共产党,新中国,花巨资,出大力,成立了多级血吸虫病防治站,进行了数年根治,才让这个绝灭人性的疫情,在信江,在中国,一去不返。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通信《第一面红旗》,报道了江西省信江流域余江县根治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毛泽东主席在读罢通信,心潮起伏,激情赋诗:
  《七律·二首送瘟神》
  读6月30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薛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主席的两首诗,充分反映了信江流域,曾经流行血吸虫病的危害以及根治后带来的新景象。
  树有根,水有源,信江,发源于江西省玉山县东北部三清山5A级旅游景区的方塘村境内的金水溪,该溪源头就在玉山县与德兴县交界的大冈山脉的信源山南侧一处悬崖瀑布之上,信江源所在的方塘村距国家级风景名胜三清山的金沙索道口仅8公里远,由于群山所环抱,植被丰茂,故这里的空气十分清新怡人,是个名副其实的天然大氧吧。村里的饮用水是富含锶、溴、碘、锌、锂、硒等1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常温低矿化度、低钠含偏硅酸的重碳酸钙型山泉水。这里的村民普遍长寿,老人们大都耳聪目明,腰板硬朗,80几岁仍能上山下地干农活的比比皆是。更加少为人知的是,方塘村曾是大文人朱熹写下名诗《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激发灵感之地。当年的朱熹上怀玉山讲学,曾经落脚三清山下的方塘村,该村恰有一个半亩方塘,村庄即因此而得名。当年诗人因见信江之源的长流活水穿村而过,并能源源不断引入方塘之中,从而激发了写诗的灵感。
  如今的信江源,已成为三清山5A级旅游景区的重要景点之一,尤其是源头扩建的“七一”水库,更是信江上游著名的水利综合工程,每年吸引着无数中外旅游观光者,饱览伩江源头的自然风光。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起信江的变化,莫过于老家玉山城南信江河边的滨江大道和临江公园。
  记得五十年代,我从小学至初中的几年,家乡的信江,几乎每年雨季都要发生洪涝灾害,大水一来,城南沿江一带,一片汪洋,滚滚的洪水中,夹杂着被冲刷的门,窗,木头,杂物,鸡,鸭,猪,狗,各种牲口,好不凄惨,信江河上原有的两座木制浮桥,只好拆去靠边下岗,此时,原来靠浮桥通行的百姓,无奈干瞪眼,空焦急,洪水稍退,有的迫不及待,依赖木船摆渡,每次与洪水搏击的场面,实在是险象环生,十分惊险,印象中难以忘怀的还是1954年那场全国性的洪水,老家玉山也未能幸免,那一年,我只有14岁,洪水那几天,学校被迫停课,老妈一再关照我在家待着,不许乱跑,乱动,岂料,洪水刚退,5名为抢救百姓而牺牲的玉山师范师生的遗体,被抬到大街上进行游行追悼,那场景,那悲壮,始终冲击着我幼小的心灵,令我终生难忘。
  玉山人民遭受信江洪水肆虐的日子,直到八十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才得到根治,经过数十年努力,信江源头改建成一个综合性的“七一”水库,集调洪,灌溉,发电,养殖,旅游为一体的旅游景区.信江的生态,终于得到初步改善。
  在老家玉山城区,一条沿江防洪大堤加高加固,河流拓宽取直,即使面对2020年的新冠疫情和特大洪水,整个玉山县城,乃至信江流域,也安然无恙,玉山两座失修多年的浮桥,分别被宏伟的钢筋拱桥所取代,在城南沿江大堤,还建起了5公里长的滨江大道和临江公园,从此,老家人民,不但告别了洪水威胁和缺水干旱的时代,还迎来了一个老有所乐的小外滩,幸福安康的和谐生活,让老家人民早已脱贫致富,提前跨入了小康新时代!
  从小喝着信江河水长大的我,对它情有独钟,难以忘怀,信江的昨天,今天,明天的变迁,将再次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