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
老包头东营盘梁、西营盘梁是同治四年清政府派大同总兵马升来包头驻守之地。为加强防御和保护,马升计划建筑包头城垣。他同参军、风水师勘测地理形势,绘制出方位图形:背靠大青山,面向黄河,北高南低,于城北南望,近处街巷纵横交错,车水马龙,房屋鳞次栉比,店铺商号楼牌显明;远处过敕勒川有南海子,犹如一大明镜,反映蓝天青山白云,紧贴如金黄哈达般黄河。母亲河源远流长,西来东去。
城垣将街镇工商业字号店铺居民区全部包括其中。再看围绕的环境:
东面是发源于阴山南麓魏君坝的博托河(东河槽),犹如四十多里长的青龙昂首伸颈向黄河。河水清沏流淌,欢快潺湲,游鱼于浪花中嬉戏,乌兽在沿岸飞翔徘徊。过河山势崛起,峭壁峥嵘,古树参天,花草满坡;转龙藏掩映其中,溪瀑飞流,银鳞闪烁。东南农田片片,碧绿青翠。
东北有九龙塘,泉水喷涌,顺东城墙流下,经包头商会,过东门大街,入南龙王庙大片菜地,浇灌蔬菜果树茂盛生长,滋润柳绿花红色彩纷呈。
往东是瓦窑沟,甘泉如长虹,地广容纳新来商家。大仙庙梁、真武庙梁、黄土梁等地居民担桶携盆,取水忙碌,络绎不绝。城西后沟宽阔,两旁山陡坡长,西头土石山如虎雄据。沟中泉溪经财神庙,哗啦啦缓流于后,清凌凌萦绕蜿蜒于前,满沟树绿草茂,鸟虫鸣唱,休闲、游客、饮马、提水者来征不断。
西北方有处大水卜洞,高地下洼成盆状,底部数泉并出,加之雨水集聚,形成小湖泊。水深五六尺,周边芦苇、香蒲丛生。湖中游鱼潜蛙,水面鹬鸥翻飞,偶有三五垂钩者,悠闲静守,望眼欲穿。
出西北门外有一条坡沟,由上面源头流出的泉水汇成小河,顺沟而下,人们称“西河”或“红星河槽”,光绪年间复义源财东建立石拱桥,可通往固阳车行。以后又在红星和人民公园西侧建起钢筋混凝土桥梁,连通老城与西脑包公路。
同治九(1870)年开始建筑包头城垣,三年后建成。城垣高一丈五尺,城墙底宽二丈,墙顶宽一丈,雉墙高六尺,厚一尺五寸。墙体有黄土夯筑的,有青砖包土的,也有石头加砖的。城围十四里,设东、东北、西北、西、南五道城门。
马升在西阁门楼上悬挂了重达百公斤的戟,戟面对正西,以示镇住西北来犯军队。
包头城为防御土匪,保护发展商贸市场,保障居民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农民春出耕种,秋收后返回城中居住。因有五个城门,也就有了东门里、西门大街、南门里、东北门大街之街名。我少年时曾来包头,古城部分残墙门楼留于扩大的城市中间。退休后迁进包头东河区,居住于老城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