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所在的汕尾市区早晚参加运动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中老年人更甚,这是好兆头,它至少可以说明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提高了,更重视身体健康,人们的观念、习惯、追求、爱好更加向上、更加文明、更加高雅。
人类健康长寿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涉及方方面面,但极为重要的一条则在于运动。过去讲:“不靠医,不靠药,天天劳动最见效。”现在流行说法:“四十不运动一年不如一年,五十不运动一月不如一月,六十不运动一周不如一周,七十不运动一天不如一天,八十不运动一时不如一时。”这话虽有点夸张,但也有一定道理,我觉得与本人的情况蛮吻合 。我现在六十有余,属传统观念和法律认可的老人,几十年来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交织着,都亲历过,尤其是走路一直没有停止,并成为出行和锻炼的首选,至今自我感觉良好。退休后这几年除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外,已经很少参加体力劳动,如果没运动锻炼,身体确有这个或那个毛病,轻则胃口不好、睡眠不适,重者血压偏高、手脚乏力、冬天畏冷,好在这些年我常坚持运动锻炼,身体才少一些毛病。
从人类健康理论和实践来看,运动好处很多,主要是:1、运动促进新陈代谢功能,促进身体的生长,增强体力体魄,提高人体免疫力;2、运动可提升神经、循环、呼吸、消化等系统功能,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3、.运动可预防肥胖症,提高心脏功能,防止心脏病;4、运动可减轻压力、增强自信,心情靓丽,精力充沛,提高睡眠质量;5、运动提高大脑机能,提升智力、延缓衰老……长期缺乏运动,会使组织器官机能下降30%,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三高、肥胖等的发生风险。世界卫生组织更是指出:运动不足现已成为影响全球死亡率的第四大危险因子!而运动则是“最好的抗病良药”!更有学者警告:“不运动等于慢性自杀”!
我个人观察:目前,许多老年人对运动健身相对重视,运动锻炼较为主动自觉;中年人次之;青年人在运动方面相对被动。现在年轻一代好多人懂得“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也知道运动对身体的好处,但由于工作、学习、生活等压力较大,导致观念、动机、习惯出现偏差,再者就是时间难以保障。不可否认,也有一些年轻人贪图享受和舒适,熬夜多、锻炼少,过度透支体能,导致身体出现亚健康状况,长久下去疾病就找上身。我有一老相识,20年前我曾劝他:“大哥,你要挤时间运动啊”。他说:“我不须运动,那些运动的人都是有病的,我无病运动什么啊”?若干年后,那哥得了病,住了医院,做了手术,医生告诉他,身体恢复之后要作适量运动,出院之后他才愿意早晚抽时间运动,也应了他“运动的人都是有病的”咒语。可惜,此哥想要运动时已经迟了,上天不给安排,不久便去见上帝。
当下,小宝贝们吃穿无忧,除了学知识、接受教育之外,很少参加体力劳动,有的甚至连家务都不做,更有甚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惰性十足,时下许多年轻人真的“手不能提、肩不能挑”,没有一点体力和耐力,这对个人成长极为不利。平时聊天中好多做父母的都在诉苦,这个说“我小孩从不肯做家务”,那个说“我小孩什么都好就是不肯干体力活”,有的说“我小孩走多两步路都不高兴”。由于缺少劳动和运动,操场操练时有学生晕倒,学生运动中猝死的也并非孤例……我真为下一代担忧!
曾有科学家对人类未来进行模拟预测,他们得出结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若干年后人的头大(因为动脑多,大脑发达)、嘴尖(吃流质食物多,用吸管不嚼)、屁股大、腿细脚短(坐得多,走得少)。现在想来这个预测有一定道理,不过这个过程漫长,是千年?还是万年之后?我们无法预知,目前可以忽略,不必杞人忧天。但是,我们身边人群体力体质下降,一代不如一代却是不诤的事实,我爷爷一辈子都靠两腿走路,从来未坐过任何车,而且长期当挑夫做苦力(享年70),我可没这耐力;我父亲曾一天挑着重担走几十里路,长期干体力活(享年88),我却不行;我一天曾徒步几十里路,而我孩子不行。过去好多体力劳动在当时很正常,而现在一些年轻人看来好像是天方夜谭。
我们的前辈,生活在经济落后、科技不发达的年代,甚至生存环境恶劣,他们虽然未按现代方式“运动”,但干的都是体力活,劳动强度大,其身体体力和免疫力也大。而现在青少年生活条件好了,体力劳动少了,加上身体没有经常运动,那问题就来啦。目前,人群中肥胖症多了,富贵病多了,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呈现低龄化趋势,免疫力低、弱不禁风、精神障碍等为数不少……为珍惜健康、珍惜生命,奉劝所有人都动一动,多参加体力劳动、多参加体育运动,远离“慢性自杀”。
(本文写于201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