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的诗人必然是多情的

  博客,大众文学,却也不能要求太高。正如南宋文学家、著名学者洪迈在韩柳为文之旨中说的:师法上古是根本,思路开阔,气势磅礴。但也要语气流畅,说理精当。使文章酣畅,妙笔生辉,情趣横生,耐人寻味。使文章意境幽远,发人深省。语言要精美、简洁、精练。其以有忧患、爱恋之心为要,写赋做诗撰文,大都如是。

  古代诗词的繁盛,有谢于古代的科考制度。从汉代开始,科考有了雏形,逐渐形成了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干三百多年,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科考还要作诗写赋,但是由于严格的韵律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发展,从生活的叙述、向往、赞美、描写,多少转到了无的放矢、纵尚模仿,坐在屋子里苦想,脱离了源于生活的繁荣时代。那时的私塾和学院,比较完整的教育,使得诗词沿着韵律的道路发展。

  但是,唐代的诗歌,宋代的辞赋,为什么昌盛,繁荣?除了社会的稳定,还有科考的试题中少有诗词类。南唐是词的发展一个高峰,但是由于偏居于小朝廷,仕途的低潮和国不将国的怀念,因此,风花雪夜,儿女情长的词占了多数,但是,如花间集收录的艳情词那样,使得深刻的情感上升到了一个极限。

  我不敢谈诗,不过我建议有兴趣的同仁,去高平的blog坐坐。高平是甘肃省作协主席、著名诗人,也是我的老师和引路人。他的高平诗话发表在他的博客上,涉及有关诗的领域颇广。

  高平老师论及网上和大众写诗时说:一是平民性,作者大都是非专业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学历深浅,想写就写,一律平等。二是自发性,作者们不受任何客观力量的勉强,不须遵从任何团体和个人的命令,完全是自觉自愿甚至是自娱自乐的行为。三是真实性,因为网络可以是匿名的,不必顾忌太多,可以畅所欲言,大胆展示自己的隐秘,发泄内心的东西。(当然,还是应当守住社会的和道德的底线,因为这是做人的根本)。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几十年对国学的打压,提倡的是顺口溜式的诗,革命化的诗歌。风花雪夜,儿女情长,情绪感触,忧国忧民,统统列入了封资修加以打击批判。学生书本中学习的古诗词也就是那几条汗滴禾下土之类,而且不教给诗韵做法,也使得祖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灭顶的打击!

  而且,像很有名和很有用处的诗韵合璧之类的书,近五十年内也没有印刷。现在网上有了,但是也不是原本,起码只把一部分拿了出来,很是不妥。

  所以出现了如何拯救古诗词,如何发展古诗词,如何普及古诗词的问题。如我,也深深的陷入了思考和彷徨,哀叹和进取的矛盾之中。

  高平老师2007年4月下旬应邀去江西上饶参加纪念辛弃疾逝世800百周年的系列活动,期间结识了上饶师院的张玉奇教授,谈起了今人写旧体诗词的用韵问题。他俩的意见甚是一致。主张以普通话为标准来押韵,只要能分清四声,知道阴平、阳平属于平声,上声、去声属于仄声就可以了。如果坚持使用平水韵之类,当老一代不在之后,年轻人又不能掌握,反而会将旧体诗词逼上消亡之路。但平仄对仗是中国诗歌的艺术成果、传统精华,不能丢弃。我也深有体会并且赞成。

  为什么谈及了用韵律呢?因为,韵律的最初阶段,正是从情感的智慧逐步形成的。要想能写出好的诗词,文化人都应有多愁善感的秉性。

  其实古代的人们,好诗词大都是出在本人不得志的时候。好诗词出在生活积累和观察透彻的时候。好诗也出在艰苦和多事之秋。作为大诗人的毛泽东,也有一些不合乎诗韵的,但是完全被人们接受了,因为在马背上哼出来的诗,气派是无人可比的,情积所致,还是生活第一。

  古代有许多诗生活气息很浓。如:

  徐陵的鸳鸯赋:山鸡映水那相得,孤鸾照镜不成双。天下真成长相会,无胜比翼两鸳鸯。

  黄庭坚有:山鸡照影空自爱,孤鸾舞镜不成双。天下真成长相会,两凫相倚睡秋江。点化的精妙,全来源于生活。

  感叹世间的艰难,如相望六千里,天地隔江山。十书九不到,何用一开颜?寄行简。

  再如唐张枯的正月十五夜灯,生活气息更浓: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刘禹锡的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白居易认为:有了它,后代就无法再措辞了。

  郭兴寄给杜甫的诗说:春兴不知凡几首?杜甫答道:药裹关心诗总废。如同悬挂在架子上的钟磬,叩之则应,往来反复,余味无穷。

  这就是诗人的真情所至。

  在熟读古诗,古词时,发现,古代注重韵律,但是和生活的描写、思绪的惆怅相勃时,也有个别的句子、单字不太合于韵律,但是历来没有人指责,却都是在诗词的深度和广度,在诗词的情感和派词遣句上大加赞扬。

  因此,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应该提倡诗韵,但是也不要过多指责。其实,有些批评别人的人,自己还是不甚了了。过了一百年以后,诗词的传统令人担忧,这也是提倡用古诗韵律和现代音韵相结合的一方面,希望能传承下去。

  但是诗词的发展,不在于模仿中的脱离生活,也不能看看古诗,学学写作,鹦鹉学舌,照猫画虎,那是没有出路的。

  诗词的千年发展,恰恰是生活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又应该允须在现实使用的音节上写诗词,只要能分清四声,知道阴平、阳平属于平声,上声、去声属于仄声就可以了。

  所以,没有情感或少有情感的人,即使把韵律弄得清清楚楚,也只能拼凑词语作诗,因为韵律代表了情感,是情感的音符。

  文学,是人学。诗词是从有思维能力的人类生活中派生出来的。情感,多情,是多方面的。不单指爱情。包括了对于世界、社会、人和事的喜怒哀愁,包括了情感带来的行为规范......

  所以,真正的诗人,应该是多情的......

  真正的诗人也必然是多情的。多情则善感,善感加善良则必然多忧多愁。大到悲天悯人,忧国忧民,小到伤虫痛鸟,恋木惜花。所谓情寄八荒,思接千载,难得有长久的欢乐,片刻的清闲。诗人之苦,诗人之乐,全在于此。

12下一页

来源:查字典日志网 https://sanwen.aiisen.com/rizhi-62914/
更多资源请访问:查字典日志网 https://sanwen.aiisen.com/rizhi/